从肝论治过敏性疾病肝主疏泄看过敏性疾

2023/6/10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从肝论治过敏性疾病:“肝主疏泄”看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肝主疏泄”理论作为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能够调节精神情志、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分泌排泄胆汁,维持气血正常运行。现将以此理论指导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过敏性疾病与“风”

风邪致病种类繁多,《素问·风论》提出“风为百病之长”,无时不在。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过敏性疾病与风的联系尤为明显,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虽然病种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具有时发时止、来去不定的皮疹、瘙痒症状,其在病变特点上与中医学风证相类,即性开泄,易发阳位,游走善行,致病数变等特点。同时外风作用于机体是否能引起相应病变,与机体自身阴阳是否调和息息相关。

如过敏性荨麻疹的内病夹风证,皮疹时发时止、来去不定、瘙痒的特点,与外风所致病相同;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多有鼻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其病机描述多为外风引动内邪。

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卫表不固、易感受风邪或内有宿疾的“本虚”因素有关。

二、过敏性疾病与“肝”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恶抑郁,体阴用阳,主藏血,主疏泄。

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以恢复肝之疏泄,畅达气血的解郁法被后世医家推崇,发展至清代,《续名医类案》则提出,“肝为万病之贼”,“治病不离肝木”。

且肝为风木之脏,风气通于肝,故以风性症状为主的过敏性疾病更应重视肝的调治。

另一方面,过敏性疾病中皮疹、瘙痒等风性症状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机体卫气防御、温煦、调节功能的失常。

卫气出于下焦,充于中焦,聚于上焦,依赖肝脏疏泄功能,密达全身。

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及《说文解字》均有“肝者,干也”之说。考《尔雅释言》,曰“干,扞也,即相卫也”。张景岳释《黄帝内经》更提出“肝主卫气”的观点,并创立了正柴胡饮(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等方,通过畅达肝气以御邪于外,治疗四时感冒。

从以上有关过敏性疾病与“风”和“肝”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过敏性疾病均可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过亢或不及)为病机描述,两者在临床治疗中常以正虚、邪盛的程度不同进行辨证加减,结合过敏性疾病的广泛性、复杂性,在分析实际病症时,“肝主疏泄”的理论更有助于过敏性疾病总体病机的把握。

三、过敏性疾病的选方用药

关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选方用药研究较为广泛,如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即涉及白术散、细辛散、玉屏风散、苍耳子散、麻黄细辛附子汤等多首方剂。

针对过敏性疾病突发突止,或长期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治疗时应采取“抓主证,确立基础方,并随症加减”的治疗思路。

如祝谌予所创的“过敏煎”,以乌梅、五味子味酸,收敛气津,银柴胡、防风寒温互助,清虚热疏肝郁,四药合甘草,敛散同施,以轻清平淡之品,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加减后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哮喘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52linyc.com/zdys/20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粤ICP备09201133号-1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