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要了解清楚,它可轻可重很麻烦,

2020-2-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病,是一种发生于毛细血管的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nlein综合征。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部分病人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反复发作。肾脏受累的程度及转归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过敏性紫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尤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者多,一岁以内婴儿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约1.4~2.1)。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但对每一具体病例寻找其确切病因,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常认为可能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但直接致病因素常难肯定。编者愿意为大家推荐一些相关的资讯,帮助大家提前了解面对疾病时应有的正确方法,少走弯路、减少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发热、咽痛、头痛、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可有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胃肠道症状。提示该病为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疾病,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致敏原。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食物(如鱼、虾、蟹、蛋、乳等异性蛋白)、药物(如水杨酸类、磺胺类、青、链、红、氯霉素等);其他因素如寒冷、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

由于过敏性紫癜常发生于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器官,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皮肤型)、关节型(风湿性紫癜)、胃肠型(腹性紫癜)和肾型四类。

皮肤型紫癜损害仅局限于皮肤。儿童较多见,起病突然,表现为针尖至黄豆大的瘀点或瘀斑,多发生于双下肢,也可见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多呈对称性分布,特点是:皮损常分批反复发作。

关节型紫癜显著的症状是伴有关节疼痛,发病前常有发热、咽痛、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包括紫癜、荨麻疹样皮损、水疱、血疱等。

胃肠型紫癜以儿童及老年人为多,常见的腹部症状是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此型紫癜如不出现皮疹表现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等。

肾型紫癜主要表现为肾脏损害与紫癜同时发生或在紫癜前后。小儿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是血尿,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本病的病程平均4周(1-6周)。病程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

(1)急性期的严重程度;

(2)重要器官是否受累;

(3)是否反复发作;

(4)治疗是否及时。

单纯皮肤型者和关节型者病程多较短,约1-3周;腹型者病程约3-5周;肾型者病程较长,有时可达4-5年以上。本病预后一般良好。成年人有肾脏损害者(如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较差。

很多人不晓得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病,因为皮肤紫癜的缘故,常常会被误认为是皮肤病,而部分的皮肤病是具有传染性的,自然而然的就有人认为过敏性紫癜也会传染。

其实,过敏性紫癜不属于皮肤病,也不是传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质,因此,完全不用担心与过敏性紫癜患者待久了会被传染的问题,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过敏性紫癜是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严格来说,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是因为外界食物,灰尘,感冒,药物等过敏源诱发引起免疫应激反应,可累及到皮下、胃肠、肾脏、关节等。

此病多发于青少年儿童,但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病,怀疑此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主要为血尿常规,确诊后及时接受治疗,如若放任不管,病情是会加重的,需要引起重视。

过敏性紫癜如果单纯西医治疗无效的话,且病情出现反复,建议及时更换治疗方式,建议中西医结合去治疗,尽快治愈疾病,拥抱健康,一般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程在三个月左右,迁延不愈,是有很大的可能会影响到肾脏病变。

信任是治好疾病的基础,医患之间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医患之间的互相深入了解可以大大提高彼此的信任度,而良好的心态则可以帮助医患之间更好地深入了解,所以,对自己有信心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了解到相关的健康资讯及与医生交流沟通,尽早下定决心,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52linyc.com/zdby/10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粤ICP备09201133号-1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