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山人自有妙计,传

2025/4/8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病人在等我。”简单的五个字,是一位医者的行医责任感和使命感。

阮诗玮是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同时也是福建省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及内科杂病,每周六上午在福建中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坐诊。

▲阮诗玮主任医师与学生们师徒对话

他的学生、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丘余良说,平时阮师出诊,本是半天的门诊,常常一出诊就是一天,有时晚上十点多才结束看诊。虽然门诊有限号,但他总不忍心拒绝远道而来找他看病的人。

阮诗玮和丘余良分别是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人。

流派取名“闽山”原因是,包括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第一代祖师林上卿先生在内的流派主要传承人都出自福建山区,也寓意“山人自有妙计”。同时,传统中医药学犹如巍巍高山屹立于世,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不断探索与攀登,不断继承和发掘其中的价值,不仅要“致广大”,而且还要“尽精微”,要“格物致知,精勤不倦”。所以,“闽山”也蕴含着我们要博采众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繁衍发展的毅力与决心。

这一流派经百年传承与创新,已发展四代,在造福广大肾病患者、规范中医肾病诊疗、促进中医基础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推进中医学派发展等方面,代代传承人不断献出“妙计”。

从“六看”到中医肾病

多维周期诊疗体系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在“三因”原则基础上,自号“山人”的阮诗玮在年毕业实习时就提出“六看”的诊病体系。

▲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第二代传承人阮诗玮主任医师系统完整地整理了林上卿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编撰出版了《上卿济生录》和《寒湿论治》,其中《寒湿论治》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述寒湿病的专著。

他认为,中医看病非常注重思辨,要开好一张处方,必须做到“六看”,宏观层面看天、时、地,中观层面看人、病、症,微观层面则看肾脏的显微病理、理化指标,综合分析,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年底,阮诗玮跟师福鼎名医林上卿,学习并继承林老的经验。在继承以三焦分治为法治肾病的学术思想,阮诗玮坚持“六看”中医诊疗模式,创立了以病理为基础,以症候为先导,根据体质之不同、时令之变化、运势之顺逆,辨病与辨证中西医结合的肾脏病诊疗体系。

这一套肾脏病多维周期诊疗体系,看不见,摸不着,行外人看着晦涩难懂,却是阮诗玮等传承人数十年潜心临床的经验所得,在临床治疗肾病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促进中医诊疗规范化发展。

16岁的周宁县男孩小叶是医院肾病科的“老病号”,他10岁那年因外感出现双下肢皮疹、腹痛,随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经激素药物治疗4年,病情反复,医院,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两年前,他到医院就诊。

“当时我们见到那孩子,他因为肾病及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整个人是肿胀的。问诊得知,周宁县气候寒湿,激素治疗后,肾炎好转,可孩子抵抗力弱了,容易感冒,一生病肾炎就反复,如此恶性循环。”丘余良说,“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了精准的病理基础,根据他的体质、周宁当地气候等特点,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激素治疗,两周后他身上的皮疹消失,尿蛋白转阴,双下肢水肿消退;病情逐渐好转后停了激素,仅口服保肾口服液,现在定期复查即可。”

从民间草药到中医治肾病的

独特经验方剂

上巳菜、盐肤木、六月雪……擅用这些田间地头不起眼的草药及道地药材、吸收民间验方研创制剂,是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传承人献出的又一“妙计”。

针对肾病的常见疾病及每种疾病中最为常见中医辨证类型,阮诗玮等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传承人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研创了保肾口服液、益肾降浊颗粒、已金排石颗粒、尿感合剂、益肾清浊口服液等多个院内制剂,不但方便患者,而且获得良好疗效,省内外病人及东南亚、欧美的华人华侨纷纷前来求治。其中多个制剂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奖励,不但促进了中医基础研究,还造福于广大肾病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阮诗玮认为,是林上卿老师两年的言传身教为自己的中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还有师从陈荫南、黄农、汪济美、肖熙、范德荣老师,也有颇多收获,尤其选方用药方面,深受启发。

林上卿老先生运用烈药果敢,每以经方举大症,他吸收民间验方研制乌金散治疗淋巴结炎等多种疾病逾千例。阮诗玮在跟诊初期,接触到不少重症病人,当地有一个村民吃变质洋芋而患绞宱性膈疝,林老用大陷胸汤加味,病人很快就痊愈出院了,令他十分振奋。

“林老治急危重症常选仲景之方,并擅用大剂量中药,而对于杂病,林老用药剂量并不重,选的也是一般常用方剂。”在选方用药上,阮诗玮认为,要形成自己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在用药的轻重把握上,他提出了用药的“边际效应”,他强调要不断探索药物发挥其药性的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避免出现量小无效,量大浪费药材且徒增毒副作用。

扬中融西

医院

“山人自有妙计,隐者暗得玄机。传承中医的玄机在于读经典、重临床、跟名师。”这是丘余良对中医传承的理解。他从年开始跟师阮诗玮,通过跟诊及临床查房等方式,学习和总结阮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继承阮诗玮教授中医独特辨证论治体系的同时,擅于吸取现代医学技术,注重中西医结合。

▲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丘余良主任医师在门诊为病人看诊

他认为,中西医结合应该是“扬中融西”,将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所用,用于丰富和充实中医理论,这样能在传承中医精华基础上创新,助力中医不断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技术当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对于早期肾病患者,积极开展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精确明确患者病理;在治疗上,吸收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坚持中医特色,尤其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运用透析等治疗方式的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在培养第四代闽山学派传承人上,丘余良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对中医的自信,除了临床带教,他每周组织同门和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会,解读中医经典,同时也学习肾脏病最新国内外诊疗指南,以此提高团队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

“中医应当足够自信,中医不仅能治病,而且具有很好的疗效。而当中医足够自信,医院。”他认为。

闽山中医肾病学派第三代传承人包含丘余良在内共有90多人,经他们培养的第四代传承人已有多人,这些传承人遍布大陆、台湾地区及北美,造福广大患者。

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主编中医首部寒湿病专著《寒湿论治》,编著《上卿桐山济生录》《阮诗玮学术经验集》《闽山验案精选》《闽山医话》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余篇……闽山中医肾病学术流派的精华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代代流传下去,供更多中医人学习、发扬,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52linyc.com/zdzz/22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