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己酸一种多功能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2025/3/19 来源:不详氨基己酸,一种多功能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赋予了它卓越的药理特性,使得它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效果。氨基己酸能够显著治疗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而导致的严重出血。
该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各种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出血情况。具体包括:()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和肝等器官因纤溶酶原激活物导致的外伤或手术出血;(2)用于对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链激酶及尿激酶的过量出血;(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的继发性纤溶亢进症;(4)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出血及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5)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出血症状的对症治疗。
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和氨甲环酸,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血栓形成、低血压。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颅内血栓形成和出血。快速静脉滴注时,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少数人还可能发生惊厥及心脏或肝脏损害。长期大剂量使用或疗程超过4周,可能引发肌痛、软弱、疲劳、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等副作用,但停药后通常可恢复。
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氨基己酸:()有血栓病史的患者;(2)存在血栓形成倾向或过去曾有血管栓塞的患者;(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的患者。
当两种促凝血药联合使用时,需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并确保药物使用间隔至少为8小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酚磺乙胺与其他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合用时,虽然可以增强止血效果,但严禁与氨基己酸混合注射,以防止药物中毒。口服避孕药、雌激素以及凝血酶原复合物与氨基己酸或氨甲环酸同时使用时,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因此应谨慎使用。()氨基己酸禁止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高凝期,同时怀疑肾脏或输尿管出血的患者也应禁用。对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并酌情减少剂量。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栓塞性疾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氨基己酸,因其可能通过肾脏排泄并抑制尿激酶的活性,从而可能导致尿路栓塞。(2)氨基己酸通常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的治疗,以防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并损害脏器功能,特别是在急性肾衰竭的情况下。然而,在DIC晚期的纤溶亢进阶段,可以单独使用氨基己酸。(3)尿道手术后出血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氨基己酸,因为其尿液中浓度高,可能抑制尿激酶的纤溶作用并形成血凝块阻塞尿路。(4)由于氨基己酸的排泄速度较快,因此需要持续给药以维持稳定的有效血浓度并产生持久的止血效果。(5)氨基己酸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效果不佳,并且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情况无止血作用。(6)氨基己酸不能用于小动脉出血的止血,手术中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仍需采用结扎等方法进行止血。(7)静脉注射氨基己酸过快可能导致明显的血压降低和心律失常,因此应注意控制注射速度。(8)当日剂量超过6g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快速静脉滴注时还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惊厥及心脏或肝脏损害。长期大剂量使用或疗程超过4周可能导致肌痛、软弱、疲劳、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等副作用,但通常在停药后可以恢复。
口服:成人每次2g,每日34次,根据病情连续服用70日或更长时间。儿童用量为每次0.g/kg,每日3~4次。局部应用:对于术后膀胱出血,可以采用0.5%的氨基己酸溶液冲洗膀胱;拔牙后,则可用0%的氨基己酸溶液漱口,并结合蘸药的棉球填塞伤口;此外,5%~0%的氨基己酸溶液纱布也可用于浸泡后敷贴伤口。